明德书院中的“明德”二字出自“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。”明德,即光明之德。明德书院,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,弃旧图新,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。
明德书院院风为“传承、多元、融合、担当”。传承,即传之以德,传之以道,传之以业。希望书院的学生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品德、正确的道德观念、精深的学业,同时牢记红色基因,传承“延安根、军工魂”,探究其精髓。多元,指的是知识多元,文化多元,特色多元。希望书院的学生多领域、多文化共同发展,提高综合素质;书院支持学生个性化发展,深度发掘潜能,增强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与坚守,科学求真、人文求善、艺术求美。融合,旨在神会心融、中西融合。希望书院可以帮助学生做到真、善、美三种境界的完美融合;多学科、多领域融会贯通;融合国际化、校际化、民族间文化与知识体系。担当,出自“夫为国家出气力,担当大任,有虚江辈在,山人可以安枕矣。”意在希望书院的学生不断奋进、开拓、创新,弘扬新时代北理工精神,做担复兴大任之明德人。
明德书院院训为“明德惟馨,笃行致远”。意为真正能够发出香气的是美德,注重实践知行合一才能达到成功的目标。
明德书院的育人目标是“经明行修,德才兼备”。意在培养学识渊博,品行端正,求真求善求美,兼具优秀的品德和才能的时代新人。
院徽:

明德书院院徽的整体颜色是湖蓝色,下方的类似书状的海洋是英文字母M的变体。湖蓝色的海洋托起一只帆船。
书代表知,帆代表行,寓意着我们要知行合一。帆的形状是与英文字体D相似,整体显示海洋上托起的帆船,寓意扬帆起航。同时,MD又是明德书院英文名称的首字母缩写。
帆在海中航行,象征着我们明德书院的学生在书海中遨游,将多元化,多学科,多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,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品德,还要承担起传承知识和文化的责任。这正是我们院风:传承,多元,融合,担当的体现。
明德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,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“六艺”。六艺取自《周礼·保氏》中的“养国子以道,乃教之六艺:一曰五礼,二曰六乐,三曰五射,四曰五御,五曰六书,六曰九数”,是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,也是我国古代教育重视全面发展的有力实证。对标政治家、科学家、军事家、企业家、外交家和慈善家的六大家的人才培养目标,对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,赋予“六艺”时代新内容。

礼——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,督促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,拥有良好的道德修养,具备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明确方向。理想信念教育作为明德书院课外通识教育方案的核心,引申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工作,对标政治家的培养目标,细化为“理想信念和道德修养”。
乐——艺术修养和身心素质,从音乐扩展为艺术美学的释义,归纳为“艺术修养和身心素质”。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基本保障,而艺术修养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,通过提高学生对艺术美学的感受力、鉴赏力和创造力,帮助学生完善品格、净化心灵、拓宽思路,作为培养慈善家的重要内容。
射——实践能力和劳动创造,定义为实践和劳动创造的能力。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”,只有带着理论走出课堂,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,才能真正在将真理检验。对标企业家的未来发展目标,督促学生牢记只有劳动才能创造历史的辉煌与今天的成就,不断落实劳动教育时效。

御——格局视野和领导领军,引申为“格局视野和领导领军才能”,对标成为军事家的必要因素,帮助学生拥有广阔的格局视野,意在给予学生智慧、胆量、眼界、责任感和使命感等多方面的提升,成为打造军事家的必经之路。
书——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,将“书”扩展至所有与文字有关的“听说读写”能力,进而再引申为“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”,作为外交家的必备能力,培养学生对文字的运用。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,能够促使学生今后更好地发展党和国家坚持的“大国外交”政策,促进我国拥有更好的国际关系,更高的国际地位。
数——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,在全面发展的能力中不仅仅作为生活实践具体应用技术的代表,而是上升成为“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”。这将指导高校积极搭建学生与专业教师的桥梁,促进学生对专业的发展和研究方向的了解。充分挖掘学生的兴趣,发挥学生的特长,寻找自己的专业领域与才能,为科学家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“胸怀壮志,明德精工,创新包容,时代担当”北京理工大学明德书院将继续奋勇向前,在新时代背景下,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继承“传承、多元、融合、担当”的红色基因,培养学生多领域、多文化共同发展,多学科、多元化融会贯通,向着学校“双一流”建设的目标砥砺奋进,与书生们的理想共同扬帆起航!